安世半导体风波持续发酵,闻泰科技七日内两度披露大股东减持消息
此前不久,闻泰科技二股东披露的减持计划一度也引起股价波动。
11月12日,闻泰科技(600745.SH)股价再度下挫,当日报收44.12元/股,跌幅4.61%。前一日盘后,闻泰科技披露股东减持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珠海融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珠海融林”)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持股比例由8.81%减少至7.83%。
财闻注意到,格力电器(000651.SZ)及一致行动人近一年多来连续减持闻泰科技。另外,近日闻泰科技二股东近日披露的减持计划一度也引起股价波动。
格力电器的持续减持
据闻泰科技此次公告,公司最初于2025年7月25日披露了珠海融林、格力电器的减持计划,拟减持的股份来源于闻泰科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取得,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经营计划需要。
截至2025年11月11日,这一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珠海融林、格力电器合计减持12,444,318股。按此计算,减持金额约5.77亿元人民币。公告显示,减持前后,格力电器方面的持股比例由8.81%减少至7.83%。
尽管此次减持时逢安世半导体风波,但格力电器方面减持计划披露在先,减持看起来并非受此次事件推动。事实上,近一年多以来,格力电器一直在减持闻泰科技。
格力电器最初入股闻泰科技是在2018年底。当时,闻泰科技拟收购安世半导体控股权,格力电器通过增资合肥中闻金泰以及珠海融林,以24.68元/股价格,出资了30亿元助力此次收购。据同花顺iFinD数据,格力电器及珠海融林最初于2019年10月进入闻泰科技十大股东名单时,共持有后者1.28亿股,占比12.33%。
2023年,珠海融林曾减持1240万股。2024年9月30日,闻泰科技披露珠海融林、格力电器的减持计划,据此后的2025年1月披露的减持结果,珠海融林、格力电器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6,181,583股,减持比例合计0.5%。
7天内两度披露大股东减持消息
闻泰科技近期披露的另一则减持计划对公司股价同样产生冲击。11月5日盘后,闻泰科技公告,无锡国联集成电路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无锡国联”)计划减持不超过37,339,080股,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3%。
公告显示,拟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经营计划需要,拟减持股份来源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取得,和格力电器此前的减持计划披露一致。从入股时点看,无锡国联同样是在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时因提供资金支持入股闻泰科技。据同花顺iFinD数据,无锡国联目前是闻泰科技第二大股东。
这一减持计划披露次日即11月6日,闻泰科技大跌4.7%。股价剧烈波动无疑和闻泰科技当下身处的安世半导体风波有关。
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恢复,但风波仍未平
如前述提到的,2018年,闻泰科技“蛇吞象”式并购总部位于荷兰的安世半导体。
今年9月末开始,荷兰政府以“治理缺陷”和“国家安全”面临潜在风险为由,宣布暂时接管安世半导体(Nexperia),冻结中资股东闻泰科技的投票权,并委任一名临时管理人。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出口进行管制”。
10月9日盘前,闻泰科技公告停牌。10月12日,闻泰科技发布《关于子公司经营管理情况暨公司股票复牌的公告》称,目前安世日常经营仍在持续运转,但受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下达部长令(Order)等的影响,短期内将面临决策链条临时变更/延长、资源配置灵活度下降等情况,可能会对企业运营效率形成一定影响。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暂时受限,公司作为股东的经济收益权仍不受影响。
10月23日,安世中国声明脱离荷兰总部独立运营。10月26日,安世总部宣布停止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此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进行豁免。
11月8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问题答记者问时称,中方同意荷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
11月1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赖歇举行视频会谈,就中德、中欧经贸相关问题交换意见。
王文涛强调,安世半导体问题的根源是荷兰政府不当干预企业内部事务,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动荡和混乱的责任在于荷方。中方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做出了最大努力,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在短期内缓解了全球产供链压力。但要确保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长期稳定,需要荷方展示出建设性态度和实际行动。希望德方发挥积极作用,敦促荷政府尽快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做法,撤销相关措施,推动问题早日解决。
据第一财经,11月12日,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恢复,欧洲车企确认到货。如德国大陆集团子公司Aumovio等汽车零部件厂商已收到来自中国的安世半导体芯片。大众汽车中国区负责人贝瑞德透露,汽车行业已收到首批芯片,对中国商务部的快速反应表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