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货币政策协调应对全球复苏挑战,陆家嘴论坛这场大会给出答案
在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的背景下,为更好应对复苏挑战,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就成了关键一环。
6月19日,2024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在以“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应对全球经济复苏挑战”为主题的全体大会上,来自全球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全球知名经济学家和学者围绕如何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如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话题分享了各自观点。
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Howard MARKS表示,当前全球经济体正在经历各自的经济周期,并展现出显著差异性,美国等国家面临高通胀、高利率,中国则处于低通胀、低利率的周期阶段中。各国增长速度和预期也不尽相同,美国对于2~3%的GDP增速已经颇为满意,中国的GDP增速目标则达到5%。
“不同国家在经济环境,所处周期阶段、政策使用空间、经济增速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全球货币政策并不需要保持一致,也无法实现一致。”Howard MARKS指出。
而在参会嘉宾看来,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正在使一些国家的汇率和通胀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任Pierre-Olivier GOURINCHAS直言,更强的可信度、更好的货币和财政框架,使得很多国家可以更好依靠汇率以及汇率的稳定性,不必被迫跟随美联储加息,而是根据自身需求量身定制,以此稳定通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长谢啇真表示,很多国家通过努力把通胀从高峰值的7%甚至9%,在短期内降到了2%或者3%,同时全球虽然有些地方出现经济衰退,但没有发生全球衰退,都是非常积极的成果。但市场对利率仍要保持充分的敏感性,还需持续关注。
而在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的背景下,为更好应对复苏挑战,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就成了关键一环。谢啇真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在需求出现或面临共同冲击时,政策协调是能够实现的。“一个强劲有力的政策框架,每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非常清晰的央行沟通、央行之间密切的合作,都为强有力的国际流动性提供了保障。”
谈及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Christopher HAYWARD表示,首先可以加强信息沟通机制,使国与国之间有更好的对话、更好的理解;第二要推动包容性,鼓励更多参与,确保有多样化的角度,决策中考虑多元化的需求;第三要增加透明性,确保决策的过程是透明公开的,同时要在所有成员国当中推进责任制和信任。
今年以来,全球金融稳定面临较多挑战,比较大的一项挑战是全球资产价格被拉到较高位置,不仅在债券市场,也在股票市场。不过参会嘉宾普遍认为,金融稳定方面的威胁有限,但需要注意财政领域的风险。谢啇真指出,先进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债务水平都在积累,在财政上都没有很多空间。
在推动经济复苏方面,参会嘉宾认为绿色转型或将成为未来的一大增长引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 Christopher PISSARIDES直言,不谈绿色转型,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全球复苏。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指出,在疫情后很多政府面临共同的挑战和困难就是财政问题,完全通过或者依赖公共资本完成转型的过程、绿色减碳的过程是很困难的,必须调动私人资本,把私人资本和公有资本联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