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论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优质营商环境和跨境数据流通
“以往由金融资源和要素流动驱动的开放,非常有必要向制度型开放进行转变。”
6月20日,陆家嘴论坛进入第二天。上午9时,以“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主题的第五场全体大会准时召开。
会议由CGTN《世界观察》栏目主持人田薇主持,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中国再保险集团总裁庄乾志、路博迈集团首席营运长Andrew S. KOMAROFF、花旗日本、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总裁Marc LUET、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财务官兼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共同围绕如何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主题畅所欲言。
“高水平开放无非是我们走出去,外资机构走进来。”刘金表示,他用几组数据展示了当前中国金融业的双向开放格局:
在走进来上,到去年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法人银行已经41家,外国和港澳台银行在中国大陆的分行已经达到116家,代表处132家,营业性机构的总数量有800多家,总资产超过3.8万亿元。
在走出去上,中国各大银行均在海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中国银行已经在6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同时,监管层也通过定期组织国际监管联席会议等方式,展现出开放的姿态。
霍颖励提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模式应当发生转变,“以往由金融资源和要素流动驱动的开放,非常有必要向制度型开放进行转变。”
从与会者的发言来看,如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金融制度型开放的重点。
Marc LUET提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和政策都应表现出足够的透明性和一致性。他还建议,政府部门应当继续积极主动与市场主体进行沟通协调、简化程序。
何耀东补充道,希望金融管理部门在监管法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指标制定过程中,继续充分考虑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特点,逐步实现基于风险分析、差异化监管,进一步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健康发展。
刘金认为,可以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载体,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
王凤海提出,期货行业的对外开放,需要加大品种开发力度、吸引全球相关参与者参与市场交易、提升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
“首先要在制度型开放过程中融入,在融入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庄乾志表示,“在学习借鉴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融合创新。”
此外,跨境数据传输问题也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
Andrew S.KOMAROFF表示,目前资产管理方面的白名单已经进行了扩容,希望未来颗粒度可以更精细、频次可以更高。
霍颖励指出,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数据跨境交流问题。作为市场的服务者,政府部门应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强国建设目标,不断深化金融市场体系,丰富市场金融产品,做大做强做深金融市场。
“同时,技术发展对风险的演化也带来不确定性。”霍颖励说,“我们要充分拥抱科技,充分利用大数据、大科技等人工智能的技术,不断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