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巨变!卫星互联网首张牌照或将落地,谁将受益?
此次牌照的开放,更多的运营卫星运营商,如中国星网运营主体中国卫星、千帆星座运营主体上海恒信等有望率先受益。
8月26日,卫星板块持续强势,卫星产业ETF(159218)放量涨0.4%,盘中净流入约3900万,中国卫星(600118.SH)涨停,航天宏图(688066.SH)涨超13%,移远通信(603236.SH)涨超9%,长江通信(600345.SH)涨超6%。

近期,我国卫星产业迎来重大里程碑。据《IT时报》报道,相关部门即将发放首张卫星互联网运营牌照,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此举被视为推动卫星从“专用”转向“通用”的关键一步,有望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
商业化加速,卫星运营、终端应用率先获益
目前,头部运营商已持有卫星通信牌照,卫星行业准入或将继续打开。目前,工信部《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两类卫星通信牌照:第一类A13(基础电信业务)和第二类A23(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其中A13-1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仅颁发给三大运营商等少数央国企。2024年8月,工信部提出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
此次牌照的开放,更多的卫星运营商,如中国星网运营主体中国卫星、千帆星座运营主体上海恒信等有望率先受益。
此外,卫星通信及配套企业有望持续获益。终端直连卫星、智慧物联、远洋运输、精准农业等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展,下游应用需求持续爆发,高精度定位模块制造、地理信息数据软件等也将迎来景气度上行。
密集组网期,卫星制造需求爆发,产业即将迎来“兑现期”
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已经迈入密集组网期。截至2025年8月18日,中国星网已成功完成9次发射,近一个月内更密集发射5组共38颗卫星,覆盖文昌、太原、海南等多地发射场。这一加速布局为卫星配件、火箭制造等上游产业带来广阔需求。
随着卫星组网的加速建设,产业链的预期逐渐清晰。相关企业受益于需求释放,基本面修复,或即将进入“兑现期”。梳理中证卫星产业指数成分股上半年业绩,可以发现,上游、中游的龙头企业相关业务增长较快,整体表现亮眼。
例如,臻镭科技是卫星互联网领域国产基础元器件核心供应商之一。上半年业绩炸裂,公司营收2.05 亿元,同比+74%,归母净利润6232 万元,同比+1007%。臻镭科技的射频收发芯片等产品助力卫星和载荷系统小型化、轻量化,随着低轨卫星的批量发射,部分产品转入持续批量交付阶段。
含“星”量更高,更犀利的卫星产业指数
作为全市场唯一跟踪卫星产业指数的标的,卫星产业ETF(159218)展现出强劲势头,上市以来涨幅超26%。
卫星产业指数持续领跑军工板块,近三年累计超额28%。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涨幅达77.49%,显著领先于中证军工指数(63.97%)和卫星通信指数(73.14%),体现出高成长性与进攻性(数据截至2025年8月25日)。

指数“含星量”高,覆盖全面。前十大成分股涵盖制造、运营、导航、应用全环节。当前发展最快的当数上游制造与运营环节,指数成分股中,航天电子(600879.SH)、中国卫星、中国卫通等上游龙头权重超23%。从行业布局看,卫星产业指数覆盖计算机、电子、通信等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
卫星产业ETF(159218)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全产业链的工具。业内分析指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密集组网、商业化进程加速,卫星产业有望进入高速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