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端侧AI硬件创新,加速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蓝思科技营收净利双增长
受业绩刺激,蓝思科技股价连续上涨,8月以来已累计大涨超38%,最新市值超1600亿元。
8月25日,蓝思科技(300433.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实现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增长35.5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25亿元,同比增长28.43%。
受业绩刺激,蓝思科技股价连续上涨,8月以来已累计大涨超38%,最新市值超1600亿元。
近年来,伴随AI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加速迭代,从AI手机到AI眼镜,不论形态还是功能都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作为供应链的关键角色,蓝思科技正用技术创新让这些设计成为可能。
AI加速端侧创新,消费电子业务爆发
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领先的研发能力,蓝思科技一直是苹果、三星、华为等高端消费电子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得益于行业回暖,今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
以手机为例,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实现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同比增长2%。Counterpoint的分析师预计,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手机与折叠屏机型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这两大新兴趋势有望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显著的增长机会。
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983万台,同比增长6.0%;至2029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将会接近2,729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
此前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继三星、华为之后,苹果已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其首款折叠屏iPhone。折叠屏手机通常采用超薄柔性玻璃(UTG)成为主流趋势,UTG玻璃因极具加工难度,其价值量较传统玻璃盖板有大幅提升。
蓝思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公司作为超薄柔性玻璃的全球核心供应商,深度配合中国大陆、北美、韩国等客户开发和量产相关产品。其中北美大客户的折叠屏新品开发和验证均进展顺利,已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能规划和投资建设,为折叠屏新机大规模量产做好准备。
中金公司预计,2025~2026年将有更多厂商发布折叠类产品,看好蓝思凭借玻璃+金属的生产及研发能力,有望在UTG、铰链主轴以及屏幕玻璃支撑件等产品实现突破,推动公司相关业务快速增长。
折叠屏手机之外,在今年火爆的AI眼镜赛道中,蓝思科技同样具备光学镜片、 结构件、 功能模组至整机组装的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74%至16.47亿元。随着未来公司光学相关模组及光波导镜片逐步导入和产能放量,预计将有效解决行业瓶颈。
新兴业务全线增长,具身智能前景可期
技术的领先来源于蓝思科技专注的科研及创新投入。
报告期内,由于新项目、新产品、新领域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研发费用为16.44亿元,同比增长29.1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为2,266件,软件著作权为130件,涵盖加工工艺、产品检测、设备开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凭借核心技术的支撑,蓝思科技已建立起产业化能力体系,并在消费电子之外,抓紧市场扩展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从智能汽车与座舱到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全领域应用。
在智能汽车领域,蓝思科技已与30余家国内外汽车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主要产品包括中控屏幕、仪表盘等产品,上半年相关营收同比增加16.45%至31.65亿元。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蓝思科技也早有布局,于2016年即成立智能机器人公司,为国内外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提供头部模组、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服务,目标打造高度垂直整合的中国最大具身智能硬件核心制造平台,持续降低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推动行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今年以来,蓝思科技承接智元机器人全系列多款人形机器人业务,并完成对智元机器人旗下浙江智鼎机器人的战略投资,主营商用智能清洁机器人,致力于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此外,公司还与北美机器人头部客户已确定头部模组和结构件份额,灵巧手和结构件在送样过程中。随着北美头部客户加快新型号定型节奏,后续进行大规模量产,公司相关模组和结构件有望实现大批量供货。
国盛证券分析指出,蓝思科技作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一方面具备以结构件及功能模组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化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具备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未来将深度受益AI技术发展,各条业务线预计全面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