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将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常规化
自从去年开始推进“跨境征信互通”的业务试点,当中有成功案例直接由征信机构将资料传输往另一地的征信机构。试点计划至今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在不同场景之下,跨境传输不同类型的企业及个人数据。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在近日举行的跨境征信及数据验证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将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常规化。
阮国恒表示,近年来大湾区的发展带来庞大机遇,跨境经济活动高速增长,不论是内地企业来港开拓或扩展业务,抑或是内地居民来港工作或生活,都需要在本地银行开立帐户,以获取银行服务。而香港银行进行客户尽职审查时,就需要考虑到相关客户在内地的身份认证、财务状况及信贷纪录等资料。
阮国恒表示,因应业界的需求,香港金管局一直与人民银行合作,推动跨境征信合作。自从去年开始推进“跨境征信互通”的业务试点,当中有成功案例直接由征信机构将资料传输往另一地的征信机构。鉴于有些资料较敏感,两地于今年4月起同步应用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在流程上加入验证步骤,让资料可在内地企业及个人客户授权下在香港获得认证。验证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和数据代码进行文件验证,让银行可以快速而安全地验证用户自主携带的数据。
阮国恒表示,试点计划至今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在不同场景之下,跨境传输不同类型的企业及个人数据。在信息南向传输往香港方面,香港银行成功获取具有高度认受性的人民银行信用报告,协助审批了超过2.6亿港元的贷款,当中包括企业贷款、个人信贷、房屋按揭等实际场景。北向传输方面,香港业界亦完成了多个试点个案,协助在大湾区的港资企业,以及在深圳工作的港人,获取内地银行贷款。
阮国恒表示,在之前的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香港金管局与人民银行已经决定,将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常规化”,支持业界将现阶段试点成果“产品化”,推出以市场为本的跨境征信解决方案。同时,香港金管局将继续与内地相关部委共同协作,优化“跨境征信互通”和验证平台,便利香港银行向在港的内地居民及企业审批贷款。当局也会推进验证平台在数据源和数据种类、大湾区内覆盖范围,以及客户体验和介面等多方面的提升与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