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月评(2025年7月):创新药ETF“霸榜”,A500ETF大“失血”
债券ETF7月吸金超千亿。
7月,反内卷、大基建、大宗商品、医药等多个板块轮番走强,竞争激烈。反映到ETF市场上,最终是创新药ETF“大获全胜”。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涨幅前10名的ETF被投向港股市场的创新药ETF包揽,10只产品月内涨幅均超20%。表现最好的是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的恒生创新药ETF,7月涨幅达28.04%。
广发证券(000776.SZ)指出,头部港股创新药公司受益于License-out(海外授权)放量,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在估值层面,年初以来科技股的放量大涨之后,医药板块相比于其他成长行业,估值处于相对安全的区间。以wind二级行业划分,医药生物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28.1倍,处于2021年以来20.7%分位数;市净率为2.2倍,处于2021年以来39.2%分位数,相较于其他成长赛道,估值位置偏低,值得持续关注。
华安医药生物的基金经理桑翔宇在二季报中指出:“创新药是年维度的行情机会,不会因为阶段性的调整结束。”对于下半年医药板块的投资,他提出三季度适合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类型标的的投资,同时AI医疗随着海外应用和多模态提升也可能有阶段性交易机会。

资金流向
7月ETF市场整体获得资金净流入,但是各类型ETF资金流入、流出“冷热不均”情况明显。

股票型ETF、商品型ETF和货币型ETF偏“冷”,全部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出773.67亿元,“失血”严重。
债券ETF最“热”,获得超千亿元资金净流入,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债券ETF总规模已达5160.29亿元。其中,7月新成立的首批10只科创债ETF是“吸金”主力,单月ETF净流入量前10名的ETF中,有6只科创债ETF。


规模变化
7月规模增幅最明显的10只ETF中,3只投向港股市场的ETF位列前三名,分别是香港证券ETF、港股通互联网ETF和港股通非银ETF,单月规模分别增长131.8亿元、128.35亿元、81.48亿元。
7月规模大幅缩水的ETF中,中证A500ETF占据6个席位,其中嘉实基金旗下产品规模缩水47.41亿元。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挂钩中证A500指数的ETF中,仅有8只规模超百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