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周评(7.28~8.1):AI板块活跃宽基“失血”,科创债ETF规模破千亿
投向港股非银、科技两大板块的跨境ETF是上周的“吸金”主力
上周(7月28日~8月1日),三大指数全部收跌,市场情绪有所降温。
从ETF表现来看,两只通信主题ETF上周领涨,其中国泰基金旗下与中证全指通信设备指数挂钩的通信ETF涨幅达5.64%。此外,几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ETF也明显上涨,投向港股市场的创新药主题ETF在涨幅居前的ETF中占据多数席位。
7月26日~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成功举办。超过800家企业参加本次大会,大模型、多模态与具身智能的发展新趋势和最新成果在大会上悉数亮相。据会议主办方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28日14时,大会接待了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约旦等十多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大会期间现场发布了300余项采购需求,现场触达意向客户超1200人次,预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超160亿元。
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本次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中国银河(601881.SH)证券认为,政策端在此时全力推进“AI+”,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我国已打通从芯片、框架、模型到应用的完整链条,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是近期美国发布了AI行动计划,意在主导AI领域秩序,全球AI领域的竞争正在加速。
银河证券提出,全力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未来10~15年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AI有望从推动传统行业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主动推进创新和开发新业务模式、加速跨行业联动这三个层次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预计2030年“AI+”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未来十年可为我国GDP累计贡献约10%的增量。
对于7月末火热的AI算力产业链,东吴证券(601555.SH)认为,一方面,伴随国内外大模型的持续升级,AI推理能力要求更高,对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另一方面,芯片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会促进大模型等AI产业持续取得突破。东吴证券预计,随着AI模型仿真活人的能力持续提升,可以助力更多AI+应用商业场景落地,基于AI的数字互动有望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和游戏产业的热门赛道。

资金流向
上周ETF市场共有39.69亿元资金净流入。其中,跨境ETF是上周唯一一类获得超百亿元资金净流入的ETF产品,共有273.19亿元资金净流入。
从单只ETF的资金流入量来看,投向港股市场的跨境ETF是上周的“吸金”主力,其中投向港股非银、科技两大板块的ETF最受欢迎。

股票型ETF上周共有381.97亿元资金净流出,其中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等宽基资金净流出量居前。此外,还有医药、半导体、光伏等行业主题ETF同样出现资金大量净流出。


规模变化
易方达基金旗下的科创债ETF上周规模增长超40亿元,截至8月1日总规模达111.37亿元。截至8月1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中已有7只百亿级ETF,10只产品总规模达1090.3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