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挥贵州白酒优势,进一步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贵州将通过精准产品定位、升级营销模式、打造消费场景、融入文化元素、提高服务能力等方式,将传统酒类产品销售升级为提供情感共鸣、文化鉴赏和生活体验的综合性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消费体验。
近日,贵州省商务厅就《关于进一步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文件指出,“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是指酒类企业及相关从业者立足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和消费需求变化,通过精准产品定位、升级营销模式、打造消费场景、融入文化元素、提高服务能力等方式,将传统酒类产品销售升级为提供情感共鸣、文化鉴赏和生活体验的综合性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消费体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推动贵州白酒与生活场景全面深度融合,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得到、买得到、喝得到贵州优质白酒产品;本质是满足需求侧多元消费情感引领供给侧转型升级的行业改革之路;核心是从“卖酒”向“卖服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推动行业生产者进一步严守品质、提高技艺、研发产品;推动销售者进一步拓展渠道、打造场景、讲好故事;使消费者在沉浸式体验酒文化过程中,获得品鉴能力和情绪价值,提升舒适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述文件提出,支持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增加投入,加大产品、工艺、服务、市场等研究,结合需求持续丰富产品、服务、文化等供给。鼓励企业发扬和传承酱酒工艺,研制低度酒、风味白酒、果味酒、中式鸡尾酒以及适应不同场景的基酒产品。鼓励零售企业、餐饮企业、KTV、酒吧、休闲吧等创新服务方式,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既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外观、口感、烈度等需求,也获得文化体验、价值认同。
深入实施“白酒+”产业融合行动,大力推动酒旅、酒餐、酒商、酒体融合发展,组织白酒产品进景区、进交通枢纽、进商场超市,将酒文旅目的地与“支支串飞”“小车小团”等旅游产品充分联动,拓宽产业边界。深入实施“白酒+”产品融合行动,发挥酒咖、酒茶组合优势,拓展跨界消费市场。深入实施“白酒+”文体融合行动,酒与演唱会、体育赛事、文艺活动相互促进,鼓励创作酒与生活主题文艺作品。深入实施“白酒+”康养融合发展行动,支持企业与医疗机构、康养基地合作,鼓励在康养机构、度假区引入与白酒相关的静心养性项目。推动建设一批集经典文化体验与康养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或康养场所,提供沉浸式、疗愈型休闲度假服务。制定白酒出口三年行动计划和目录指引,创新“黔酒全球行”活动形式,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定制、数字服务等技术赋能,实现白酒协同创新生态。
依托白酒基地、旅游景区、网红街区、高档酒店等,打造新型消费载体,培育提升一批示范性酒庄、一批美酒美食街区、一批酒旅融合景区、一批五星级白酒体验酒店;挖掘白酒民俗文化,丰富民俗活动方式和内容,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白酒文化节日活动,提升“赤水河谷九月九”“酒博会”等活动的影响力,形成多元化的活动矩阵。用好“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等流量场景,在活动场所周边,打造酒馆、美酒美食街区,培育消费新场景。
引导经营主体转变营销理念,紧跟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文化内涵、升级消费场景,构建白酒新营销体系。支持企业通过境内展会和境外展会等平台推广白酒生活方式,搭建线上与线下融合销售模式,推动精准客群营销方案,鼓励企业开展私域电商、内容电商和综合电商矩阵推动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