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上市带动科技板块修复 科创100ETF华夏成交额领先同类
科创100ETF华夏跳空高开,早盘一度涨超2%,成交额突破1.9亿元,领先同类。
11月25日,三大股指经历短期盘整后,开盘飘红,科技板块修复力度较昨日更为明显,CPO、光通信指数继续领涨,截至14:24,个股长光华芯(688048.SH)、德科立(688205.SH)纷纷涨停,光库科技(300620.SZ)涨超15%,工业富联(601138.SH)涨超1%,相关概念股纷纷飘红。
宽基方面,小盘风格尤为活跃,创成长、科创200指数涨幅居前,科创100涨超1%。个股方面,艾罗能源(688717.SH)涨超11%,凌云光(688400.SH)涨超9%,金盘科技(688676.SH)涨超6%,盛科通信-U(688702.SH)涨超6%,生益电子(688183.SH)涨超6%。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跳空高开,早盘一度涨超2%,成交额突破1.9亿元,领先同类。

资金流入方面,科创100ETF华夏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9132.80万元,日均净流入达1826.56万元。

摩尔线程IPO申购热潮来袭,国产GPU自主可控或将大有可为
近日,被称为“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688795.SH)正式启动科创板IPO申购,发行价高达114.28元/股,成为年内最贵新股之一,并吸引了286家机构抢购,最终网上申购中签率不到万分之三。其申购火热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支撑起了市场对它寄予的厚望?
首先,摩尔线程的上市速度创下纪录——从IPO获受理到过会仅用时88天,成为科创板最快过会企业,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强力支持。公司自身实力也不容小觑:创始人张建中曾在英伟达任职14年,团队汇聚了来自英伟达(NVDA.US)、AMD等技术大牛;成立仅四年,便推出了四代GPU架构,产品覆盖AI计算、图形渲染等领域,实现了“云-边-端”全栈布局。
此外,在AI爆发和自主可控趋势下,国产GPU需求迫切,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成为潜在客户,为摩尔线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尽管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但营收增长迅猛——2025年前三季度达7.85亿元,同比增长182%,市场对其稀缺性和未来潜力给予高估值。
而且,摩尔线程的上市并非孤立事件,其与后续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沐曦、燧原等国产算力芯片企业,共同构成“国产算力集群”。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将直接拉动上游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需求。例如,摩尔线程本次募集资金净额75.7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主要用于新一代AI芯片、图形芯片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推进离不开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支持。
总的来说,摩尔线程的申购热潮,既源于其技术实力与市场定位的稀缺性,也得益于资本市场对国产硬科技的信心。而其与同类企业形成的算力集群,正成为拉动半导体设备材料需求的关键力量,为上游产业链带来明确的增长预期。
中国GPU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GPU需求未来预计将会出现爆发增长
过去五年,中国GPU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84.77亿元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1638.17亿元。GPU产业下游应用领域可细分为AI智算产品和桌面级产品。未来,随着AI的应用不断开发,对于 GPU 等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预计将会出现爆发增长,预计到2029年中国 GPU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3635.78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市场占比预计将从2024年的15.6%提升至2029年的37.8%。(来源:中信建投,2025年11月16日,《2025年11月第2周新股概览:摩尔线程询价在即,沐曦股份完成注册月第2周新股概览》。

这一高增长趋势已在国产AI芯片厂商的业绩中得到显著印证。国内数据中心芯片厂商中,国产AI芯片厂商继2024年的收入高增长以后,2025年业务都呈现加速迹象。
其中寒武纪-U(688256.SH)2025Q3财报继续呈现业绩爆发趋势,收入同比增长1333%至17.27亿元。摩尔线程上半年实现了239%的收入增速,前两个季度环比分别增长了34%和24%,沐曦也在上半年增长408%。展望未来,国产芯片有望较好承接英伟达空出的市场空间。(来源:中原证券,2025年10月23日,《计算机行业月报:鸿蒙迎来重要升级,AI算力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

科创100ETF华夏:聚焦科创板中盘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紧密跟踪的科创100指数,是科创板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中盘风格指数,聚焦高成长科创黑马,重点覆盖半导体、医药、新能源三大行业。(场外联接A类:020291/C类:020292)

